藝術家 丨 宋昕
序言
容器
容器是一個相對的概念,它包羅萬象,變化無窮,可以將每一個人,每一種事情都置身其中。它是一種被包裹卻難以被歸納的情緒、觀念,靈感。同樣,容器也是一個絕對的概念,如果將它視為一種理想的收納物,那么收納物與被收納物的分子結構幾乎是不相溶的,在可容的空間中,代表著沖突、否定與困擾,同樣也代表著一種“不可逆”,例如時間、空間與歷史。
展覽以容器命名,帶著相對與絕對的概念,我們回到宋昕的作品之中。在藝術家水系列作品之中,其首先破除了水的物理概念,將水形而上為一種柔軟性、包容性、流淌性與延續(xù)性的情感。這就是我們在面對這一系列的作品時,常常未見水,卻能感知水的存在的原因。宋昕將作品的“水性”以及對“水性”的思考從另一個角度向觀眾敞開。近于禪理——“見山不是山,見水不是水。”在以水為脈絡的作品之中,藝術家宋昕通過一增一減(疊加與剪裁)的基本手法,將不同形狀,顏色,材質的物質規(guī)整在其特有的美學范疇之中,并形成了一種多維度的對比:明亮與黑暗;反光與透光;尖銳與緩和;秩序與偶發(fā);流動與靜止,等等。對比之中,我試著想象藝術家創(chuàng)作過程,也應當是一種極其冷靜的構造,同樣伴隨著一種洶涌內心沖突與思考。似面對平靜的湖水,她渴望寧靜,同樣也“貪婪”地期待從天而降的小石子會激起怎樣的漣漪。
談及了容器中的水性,回到容器本身。藝術家這一系列的作品外形耐人尋味。在我看來,其一半的作品像大腦,另一半的作品像心臟。不知道藝術家是否有意為之,但器官外形下給人的聯想,大腦為精神,心臟為肉身,其分別代表著一種繁雜的人間情緒與相對穩(wěn)定的生命力。容器之于此,其象征意義下包裹的作品更加彰顯了一劑人味。我們甚至會拋開作品給人已有的視覺感受,去試著想象作品背后的藝術家這個人。作品成為了器官的解剖片,能感覺到心跳,亦有思緒在腦中交織與穿梭的獨特感官。從他人的作品回歸到自己,這是藝術作品美妙的折射通道。在藝術家作品前,仿佛是一個不通語言的人收到了一本他人的日記,日記的內容我們已經很難讀懂,但是我們能通過平整的筆跡讀出日記中那個人的“平整”,亦能從顫顫巍巍的筆跡中讀到那些猶豫的歲月。
林書傳
展覽作品
展覽現場